8月初,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亦称G60星座)首批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千帆星座建设的正式开启。
众所周知,中国计划建设的两个大型低轨星座,分别是千帆星座和星网星座。
其中,千帆星座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上海格思航天科技公司制造,上海垣信卫星科技公司提供服务。
而星网星座则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统筹,计划部署的卫星总数超过12000颗。旨在开展天基宽带互联网业务。
现在,国内卫星互联网(中国版星链)即将启航,谁将是执牛耳者呢?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在雄安成立,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简单来说,中国星网是当前名正言顺的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唯一运营商。
原因很简单,中国星网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络,这与传统地面通信运营商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有所不同。
中国星网专注于构建卫星互联网,特别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网络,旨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宽带互联网服务。这种服务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海上、空中以及其他地面基础设施难以触及的地方,满足了特定市场的需求。
传统地面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主要依赖于地面基站和光纤网络提供移动通信和固定宽带服务,其服务覆盖城市、郊区和人口密集地区,且在这些区域提供稳定和高速的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各有优势,卫星通信能提供广域覆盖,适合于灾难恢复、军事通信、远程监控等领域;而地面通信在人口密集区提供高容量、低延迟的连接。两者在技术上具有互补性,可以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通信服务。
因此,从中短期看,中国星网与地面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的关系更倾向于互补而非竞争。
例如,中国移动与中国星网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旨在整合资源并推动时空信息数据、技术和相关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在加速星地融合通信技术方面。通过这一合作,中国移动和中国星网将能够利用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通信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卫星通信和互联网服务领域。
然而,从中期看,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星网可能会在某些细分市场与地面运营商形成竞争,尤其是在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全球通信服务方面。比如,在提供企业级服务、物联网(IoT)解决方案、以及向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宽带服务等方面。
而长期看,随着5G和6G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无缝全球连接需求的增加,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未来,我们可能看到更多集成的通信系统,其中卫星网络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和扩展,共同构成一个无缝的全球通信网络。
有人或许会问,未来卫星互联网会不会完全替代地面互联网呢?
我只能说,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两者在技术特性、应用场景、经济性和用户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以上,中国星网不会成为运营商最大的竞争对手,未来大概率还是三兄弟、四兄弟之间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