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竹:中国原子钟的开拓者
四大光机所是我国光学事业的发源地,也是最早的光学体系根基。他们像母亲河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着光学人才。在四大光机所里,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正是他们的努力,奠基了我国光学事业的如今蓬勃发展。之前我们分享了几位西光所、长光所的大咖人物故事,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那些人、那些事~
此番震惊世界之言,终在1995年得到证实,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也因首次观测到原子凝聚态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国际学术背景的影响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已陆续有学者关注激光冷却原子的研究工作,王育竹便是其中之一。他指导刘亮研究员领导的空间冷原子钟团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在轨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
王育竹(1932.2-):河北正定人,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中国原子频标开拓者之一。(图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原子钟研究的单位,上海光机所将光谱学、量子电子学研究室合并,为原来频标组注入了新血液,庞大的队伍勇猛无畏,与国际发展趋势达成一致。但想要研制铷原子钟,谈何容易,王育竹他们面临着首要难题:国内当时并没有原子钟研究所需的工作介质“铷同位素”。基于此,科研小组首先想到最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幸运的是,原子能研究所的同位素分离装置刚建成,可谓绝渡逢舟,帮了一大忙。
此后,王育竹所在的频标组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实验研究,最终研制成功了铷原子钟的关键部件和测试设备,包括:铷同位素吸收池、铷原子高频光谱灯、高稳定度石英晶体振荡器、微波倍频器和低噪声锁频电路。他们还自制了5 cm微波频谱分析仪、频率测试仪等相关设备;观察到铷原子基态的钟跃迁信号,并研制成功了两台铷原子频率标准实验装置,完成了铷原子钟的实验室样机雏形。
197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发布的标准时间信号要建立在中国研制的原子钟基础上。”上海市组织力量加快原子钟的研制工作。为此,上海光机所承担了铷原子钟的研制任务。
恰逢王育竹他们小组的铷原子钟的研究发展已经到了工程化阶段。为了抓住这一时机,合理运用工厂的技术支撑,他们带着任务下工厂,来到了上海国荣灯具厂。工厂设施简陋,工作环境极差,整个工厂都弥漫着甲醛、沥青、苯和香蕉水的气味。条件十分艰苦,但工厂师傅对待知识分子却十分友好热情。新建物理组、晶振组、倍频组、接收组、综合组、电源组和总体组,开始了铷原子钟工程化的研制过程。
从1970年到1978年,研究小组在一共研制了三代铷原子钟,第三代当时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在三代铷原子钟的研制过程中,王育竹先后提出了三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
(1)1961年光抽运原子钟采用了轴向通光的微波谐振腔,在腔的两端开孔通光,孔上设计截止波导,既能通光又不破坏微波的场型;
(2)1974年在设计第二代铷原子钟时,为了减小体积并提高微波功率,提出了方形波导倍频器。在波导上采用一个射频功率耦合器,它对微波1/4波长短路,防止微波功率从倍频器辐射到空间,对射频则电容耦合接地,使射频功率进入倍频二极管,这样的倍频器结构简单而可靠;
(3)大泡精密充气法,1976年国防工程任务对频率准确度的要求很高,要求吸收泡充气精确度达到4/100 mmHg的精度,用一般的充气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大泡精密充气法是采用一个大容器与吸收泡连接,如同小水池与大水库连接保持水面恒定,再加上恒温等措施,就能达到这样的充气精度。
“在西方禁运的条件下,能为国家研制成功铷原子钟,性能达到当年德国原子钟水平,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感到欣慰而自豪。”王育竹在感慨中表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实验室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王育竹院士开始逐步推进小型化冷原子铷钟和空间冷原子钟的可行性研究。2007年,在王育竹院士的指导下,刘亮研究员领导的空间冷原子钟团队成立,并于2010年完成了空间冷原子钟原理样机的研制和地面科学试验论证。
2016年,中国第一台空间冷原子钟正样产品研制成功,而天宫二号载人航天飞行器上就搭载了空间冷原子钟,这也是国际上第一台在轨进行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被誉为导航卫星的“心脏”。
如今,历经科研的几番风雨,王育竹已过鲐背之年,一阵今昔之感也油然而生。“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一塌糊涂,那就什么也发展不上去。”提及国家未来的发展,2021年他曾在《我是科学人》诚恳真切地表达了当时自己的想法。
识微见远,是心系国之大者。
资料文献:
1.王育竹–搜狗百科
2.王育竹: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
http://casad.cas.cn/zt2022/ysksgs/201912/t20191206_4726688.html
3.《我是科学人》王育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q4y1g7tG/
4.在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前沿领域工作的科学家——访王育竹研究员
https://www.doc88.com/p-2714908550394.html
5.超高精度空间冷原子钟
https://www.cmse.gov.cn/art/2016/9/15/art_1725_309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