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瞬态等离子体光栅用于强激光驱动电子加速

导读:

近日,来自林肯大学的Chen和Donald等人,通过两束超强激光在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瞬态等离子体光栅结构以对电子束实现加速的实验演示及理论推导,展示了一种新型强激光电子加速装置,加速后的电子最高可得到145 MeV能量。该研究对于现代超强激光电子加速器的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1 研究背景

由于创造性地“发明产生高强度超短光学脉冲的方法”——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CPA技术的出现,使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得到成倍的提高,同时打开了超快超强激光应用于各类科学领域的大门。得益于超强激光的发展,相对论等离子体光学研究领域应运而生。
瞬态等离子体光栅用于强激光驱动电子加速
图1 CPA技术(2018年Nobel Prize Illustrations ©Johan Jarnestad)
等离子体是指一部分失去电子的原子及原子团,在受到电离后产生的带有正负电荷(整体呈现出电中性)的离子“气团”,等离子体的运动方式,也主要受到外加电场及磁场的影响。CPA技术的出现,将激光输出的功率密度提升到1018 W/cm2水平,远超原子核外电场的作用效果,几乎一切的原子都会被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
强激光对于电子的加速效果,始于等离子波的激发,且在等离子波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效应,想要实现较高质量的电子加速过程,就必须了解非线性效应的形成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单束强激光对电子的加速主要包括电离、预加速以及捕获三个过程,虽然会使电子具有较大的能量,但无法避免电子注入与加速过程耦合的发生,使得加速过程难以受控。

Image

图2 超强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图源:Berkeley Lab Laser Accelerator,BELLA)

多束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相较于单束强激光来说会产生更多有趣的实验现象。两束交叉传播的强激光脉冲在等离子体中叠加,呈周期发布的干涉场会对等离子体产生密度调制,一个粒子密度在空间周期分布的有序结构(等离子体光栅)因此形成。

瞬态等离子体光栅没有损伤阈值,可以应对各种强激光脉冲的作用。传统的两束激光加速电子的理论强调激光束的夹角会对加速状况产生影响,夹角越大加速状况越好,而目前测得的最小加速角也需要达到135°。该研究中作者提出并证明了一种与传统加速思想不同的激光耦合方式,以10°的加速角实现了和135°加速角相同的电子加速效果,为多束激光加速电子的实验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

02 研究亮点

本研究从实验观测出发,研究人员首先搭建了一套如图3所示的简易型强激光电子加速器,两束激光的波长均为800 nm,带宽稳定在18 μm,脉冲宽度分别为39 fs和35 fs,夹角为10°。

Image

图3 小夹角强激光电子加速器装置示意图
两束激光以一个时延差(τd)先后照射到原子气团(由99%的氦原子和1%的氮原子组成)上,在形成等离子体后加速同时形成的电子。如图4所示,当两束强激光夹角仅为10°时,可以取得与较大夹角几乎相同的加速效果。这一点与传统反向结构加速效果最佳的结论完全相悖,研究人员也因此对传统的多束脉冲加速电子的理论提出质疑,并利用碰撞脉冲注入(CPI)的理论和SMILEI代码,对实验进行仿真模拟。

Image

图4 对第一个超强激光器加速电子(等离子体密度约为5×1018/cm3)的表征:  (a)电子束的轮廓 (b)电子束的光谱

仿真情景设计在一个796×232 μm2的二维平面上,单个粒子的尺寸大小设计为0.033×0.05 μm2。两束脉冲功率密度分布为高斯型,夹角为10°,且聚焦于平面上一个特定的坐标。除两束激光的脉冲宽度统一成35 fs之外,激光器各项参数均与前文所述实验保持一致。研究人员通过对两束脉冲照射到原子气团的时延差τd进行改变,来研究瞬态等离子体光栅对电子的作用效果。

如图5所示,时延差的改变会导致光栅结构受到影响。PIC模拟结果显示,当两束脉冲以0.6 ps的时延差到达共聚焦区域时,由于干涉作用的存在,一个类似于光栅的等离子体结构得以形成,在图5(a)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该结构会对电子产生一个周期性的质动力,质动力结合超强激光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推动电子并使其加速。当τd增加至1.13 ps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如图5(b)所示,电子不再被强激光脉冲的尾波场所捕获,相反,它们进入了一个无序的区域。当τd进一步增加至1.67 ps时,前一个到达共聚焦点脉冲的尾波场已几乎不存在,而后到达共聚焦位置脉冲的尾波场也并未有效捕捉到电子。

Image

图5 电子的注入及被脉冲尾波场捕获的仿真图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研究了等离子体中被激发出电子能量的演化过程。结合该过程,对时延所造成等离子体光栅不同的作用效果提出了解释:电子在强激光作用时,会受到沿x轴方向与垂直于x轴方向两个力的作用,当电子恰巧被“推”到脉冲的驻波节点处时,它们会获得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当第二个脉冲尾波场出现时,电子的动能恰好减弱至可以使其被尾波场捕获的水平,随后电子便可以在尾波场的作用下实现持续的加速。等离子光栅的引入,使得电子得以从等离子波场中被有效分离出来,进而实现后续一系列的非线性加速操作。

瞬态等离子体光栅用于强激光驱动电子加速

图6 (a)等离子体所含电子在强激光脉冲入射时的能量演化过程 (b)实际测得的加速电子束轮廓分布

基于此分析可以得知:两束激光均可作为电子注入器或尾波场驱动器,唯一的不同就在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对时延。总的来说,电子进入尾波场这一现象仅发生在脉冲重叠范围内,即脉冲宽度的范围之内。相对时延的改变,有效地切换了两束激光的实际功能。简单地说,整个过程可以被概括为第一束光激发等离子体的电子,第二束光带动电子加速,新的周期会使两束激光的功能交换。

03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并没有采用与传统类似的电子加速方案,而是选择在低密度等离子体中以瞬态光栅的结构对电子束进行调制发射。在后续的补充材料中,作者也将理论验证的过程由二维拓展至三维,并取得了相似的结论。瞬态等离子体光栅对电子束的密度进行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束的峰值能量。

该工作由林肯大学,捷克科学院,布拉格捷克技术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以及巴黎萨克雷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能源部高能物理科学办公室基金(DE-SC0019421)以及欧洲区域发展基金“高级应用科学中心”(CZ.02.1.01/0.0/0.0/16_019/000078)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28.164801

本文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