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模拟人眼调节模式的自适应超表面聚焦系统

撰稿|由课题组供稿

导读。

 

人眼是一个完美的聚焦系统,在不同环境下,它都可以通过灵活可控的晶状体和智能反馈机制将光线自动汇聚在视网膜上。受眼睛自适应调节机制的启发,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郑斌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监督演化学习算法,并设计了神经元超表面聚焦系统。在现场学习的驱动下,该系统可以对未知电磁环境(单源、双源、未知散射体等)快速响应,实现预定义位置的自适应聚焦。这项工作在实时、快速和复杂的电磁波操纵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以“Eye accommodation-inspired neuro-metasurface focusing”为题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模拟人眼调节模式的自适应超表面聚焦系统

 

研究背景

 

光聚焦是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话题,在生物学、光子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科学家们对它的研究热情从未减退。如今,光学聚焦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光学实验室中无处不在,电磁超表面出现使光学透镜更加小型化和集成化。然而,由于器件的性能限制和调控策略的缺乏,导致目前大多数超表面透镜只在预先定义的环境中工作,难以自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入射环境。如果能设计出一个自然的智能聚焦系统,像人眼或相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实现电磁波(光)的自动汇聚,将为聚焦透镜的实际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智能聚焦器件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高透射性能的单元器件,也需要一个可以适应随机入射环境的智能自适应策略。

 

研究亮点

 

基于以上现状,该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督演化学习(Supervised-Evolving Learning SEL)的概念,并设计了SEL驱动的类眼自适应聚焦(SEL-driven Adaptive Focusing SELAF)神经元超表面系统。图1展示了类眼聚焦系统的实现机制。在人眼系统中,眼睛首先将入射的光线信号传递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此时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人脑通过分析电信号判断光线是否聚焦在视网膜上,然后调节晶状体和睫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从而实现在视网膜上聚焦不同环境下的光线。受到这种反馈调整机制的启发,该团队原创性地设计了自适应反馈聚焦系统,如图1b)所示。神经元可调透射超表面(晶状体)接收入射的电磁波(光线)信号,此时入射波的透射相位和振幅发生变化。在超表面后方指定位置放置单极探针阵列(感光细胞),探针检测这些电磁波并将能量传递给智能算法网络输入层(人脑)。随后,能量信号经过监督网络的卷积层和全连接层,最后输出聚焦指导信号。此时,聚焦控制模块将根据指向信号和先验知识调控电压,控制电路将生成的电压序列作用于超表面,以调整二极管的状态,从而改变整个传输的电磁波谱。阵列探针再次接收该时刻的电场并将其传递到网络输入端,完成一次闭环迭代。该SELAF系统持续自适应运行,直到探针接收的电场信号满足指定位置的聚焦要求。

 

模拟人眼调节模式的自适应超表面聚焦系统

 

 1 模仿人眼聚焦调节模式的SELAF神经元超表面系统

实现该智能自适应聚焦系统的关键在于自适应调节网络的构建。监督演化学习算法概念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智能算法体系包括两个循环:与环境交互的外部运转循环(Operation Cycle),持续更新网络的内部演化循环(Evolving Cycle)。与典型的深度学习算法不同的是,传统监督学习网络是一次性预测输出,而该团队设计的智能框架是迭代输出。这种试错探索模式,提高了模型在未知电磁环境中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模拟人眼调节模式的自适应超表面聚焦系统

 

2  SEL 网络架构

利用该系统,团队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设计了单一入射波源(不同入射角)、双入射波源和未知散射体三类不同的电磁环境(图3),成功验证了提出的SELAF超表面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SELAF超表面系统在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时表现出有效且强大的自适应聚焦能力。更广泛地说,SEL架构可能为电磁波的各种操作铺平道路,并可能扩展到其他场景,如6G通道增强、无线充电、电磁波谱成像等。

模拟人眼调节模式的自适应超表面聚焦系统

 

不同实验环境及实验结果

总结与展望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鲁焕、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赵纪伟,共同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郑斌副教授、钱超研究员,以及空军工程大学蔡通副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22YFA14047042022YFA14052002022YFA1404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97517662071423)、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 C0103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R23F010004)、浙江省青年拔尖人才、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Eye accommodation-inspired neuro-metasurface focusing | 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9070-8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