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本文为中国激光第2752篇。
欢迎点击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Photonics Insights 2022年第1期综述文章: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Yinghui Guo, Mingbo Pu, Fei Zhang, Mingfeng Xu, Xiong Li, Xiaoliang Ma, Xiangang Luo. Classical and generalized geometric phase in electromagnetic metasurfaces[J]. Photonics Insights, 2022, 1(1): R03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主编邀请,中科院光电所罗先刚院士团队撰写了题为“电磁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的综述论文并发表于Photonics Insights 2022年第1期。

该综述概述了几何相位在经典光学中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连续型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复合型相位超构表面、非线性和高阶线性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几何相位又被称为PB(Pancharatnam−Berry)相位,在光学、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等诸多物理学分支中有着深刻的含义。近年来,随着光学研究向亚波长尺度方向的发展,这一古老的概念不断孕育出新的内涵,由此带来了新的光场调控理论、平面光学器件及应用。尤其是作为实现梯度相位调制的主要方法之一,由空间旋转亚波长人工结构组成的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已被用于构建各种超薄的平面光学和电磁器件。 
几何相位发展简史 
1984 年,英国 Michael Berry 教授提出几何相位的概念。Berry 研究发现,当一个物理系统的哈密顿量从初态沿着参数空间的某一路径绝热地演变一个周期,其最终态与初始态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增加一个额外的相位因子。该相位因子只与系统演变的几何路径相关,因此被称为“几何相位”。

几何相位的早期应用出现在微波频段。早在1947年,Fox提出利用旋转的波片实现微波移相器。1956 年,印度拉曼研究所 Pancharatnam 教授发现光波在偏振态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额外的相位,其值等于演变路径测地线所围闭合环路立体角的一半。1997年,Bhandari对经典的几何相位进行了系统的总结。2001年,Hasman等人通过使用空间旋转的金属亚波长光栅来研究空间域中的PB相位。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典光学理论体系下的PB相位源自于光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PSOI),引起几何相位的研究热潮。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例如,激光直写、电子束光刻和聚焦离子束等微纳加工技术,PB相位的单元结构向亚波长尺度深入。在光波段,传统大像素尺寸的周期光栅或环形槽逐渐被各向异性等离子体纳米天线或介质纳米柱替代,相应的超构表面被称为“几何相位超构表面”。

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无需改变结构参数仅通过空间朝向的改变即可实现0~2π范围内的相位变化,且具有波长无关的特性,因此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图1),形成了系列光束产生、偏振转换、平面透镜、全息显示等功能器件。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图1 光学几何相位发展路线图
然而,现有的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研究还面临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大多通过离散化的单元结构阵列进行构建,导致存在相位噪声,影响器件性能(如OAM模式纯度)等;(2)受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共轭对称性限制,不同自旋态的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功能完全相同或相反,难以实现任意多功能复用;而分口径复用方式则导致器件能量利用率减半、背景噪声增大;(3)几何相位与各向异性亚波长结构朝向固定满足2倍线性关系,传统观念认为高阶旋转对称性超构原子无法产生线性几何相位。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院士领衔的团队总结了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在克服上述三方面难题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连续型几何相位超构表面 
为解决传统离散型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相位噪声大的不足,悬链线光学的概念近来被提出,其内涵之一为通过悬链线结构的空间排布构建各种几何相位超构表面。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了曲线各点切向导数沿坐标轴方向连续线性变化的光学悬链线结构,可实现宽带连续的几何相位调控,如图2(a)(b)所示。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图2 (a) 悬链线结构示意图和SEM 图. (b) 悬链线相位调控特性. (c) 单个悬链线产生光自旋霍尔效应
悬链线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曲线形式,是描述一条两端固定的柔性链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呈现的弧线形式。Robert Hooke 称其为建筑学中“真正的数学和机械形式”。采用单个悬链线超构单元,便可实现宽带的光自旋霍尔效应,如图2(c)所示。

目前,悬链线及其变形结构已经被用于各种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器件和系统,包括电磁偏折器、平面透镜、涡旋光束和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件、高阶贝塞尔光束产生器件、自加速光束产生器、平面广角成像系统(图3)等。悬链线光学器件被认为有望成为下一代集成光子学的核心。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图3 基于单片悬链线超构表面的红外广角相机
复合型相位超构表面 
针对几何相位表面共轭对称性的限制,2016 年中科院光电所研究团队利用变宽度光栅结构实现表面等离子体传输相位和几何相位的融合,在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入射下生成非对称拓扑荷的涡旋光束,预示着 PSOI 的对称性可以被打破。

随后,该团队提出非对称 PSOI 的概念,通过空间朝向和结构尺寸均变化的介质纳米柱复合自旋相关的几何相位和自旋无关的传输相位,实现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任意独立调控。这意味着空分复用几何相位超构表面面临的效率低、噪声大等瓶颈难题得以解决,同时由于其丰富的光场调控维度也为多功能器件、复杂光场调控等应用打开新篇章,包括偏振成像、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同时检测、多态复用全息显示、三维矢量光场产生、单片式的边缘检测等,如图4所示。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图4 复合型相位超构超表面及其应用
非线性和高阶线性几何相位超构表面 
除此之外,该综述还介绍了能够产生高倍线性几何相位的超构表面。即通过将三倍及以上高阶旋转对称性的超构原子引入到与其旋转对称性不兼容的晶格排布中,理论和实验证明了这些高阶对称的结构在晶格效应下能够产生光学各向异性,并证明了这些结构可以突破传统的几何相位二倍调控限制,产生多种线性关系的几何相位,如图5所示。 
罗先刚院士:光学超构表面中的经典和广义几何相位 | Photonics Insights创刊号综述
图5 基于高阶旋转对称结构的高倍线性几何相位
例如,具有C3旋转对称性的结构所产生的几何相位为朝向角的±6倍,而具有C5旋转对称性的结构在方形晶格和六边形晶格下所产生的几何相位分别为朝向角的±10倍和±20倍。与传统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相比,高阶线性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在相同旋转角梯度下所产生的几何相位梯度更大。

综述还介绍了未来一些有趣的研究方向,例如,非线性几何相位与晶格失配的结合产生高阶几何相位、基于高阶几何相位的动态可重构超构表面以及融合高阶PB相位与传播相位的多功能超构表面等,期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新的视角认识几何相位。

总结与展望 
罗先刚院士团队简要回顾了光学领域中几何相位的研究历史和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的最新进展。与离散几何相超构表面相比,准连续和连续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具有效率高、频带宽等优点,在构建大角度偏折器件、大视场平面透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融合几何相位和传播相位可以打破传统PB相位的共轭对称性,为光场调控带来新的自由度,为构建多功能超构器件和实现复杂矢量光场调控提供了有效途径。作为两种新兴的几何相位,非线性PB相位和高阶线性PB相位已被详细讨论,有望为纳米光子学中几何相位以及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理解。 
作者简介 
罗先刚,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光电所所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等学会会士。长期从事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省部级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蒲明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荣誉。长期致力于平面光学成像、超分辨成像、悬链线光学、矢量光场调控及其在远距离能量和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 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郭迎辉,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超构表面色散调控理论、大视场透镜扫描天线、多功能超构表面器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被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正面引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7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