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科学仪器公司为什么很难壮大?

前言:行业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看行业的现状。

科学仪器公司为什么很难壮大?

2022年全球前十大科学仪器公司中,没有一家企业来自中国。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数量约5400家,但自主研发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亿的国内科学仪器公司屈指可数。

这就是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现状:产品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单一产品市场容量小、产品面向多应用、多行业,高端产品主要为国外竞争者占据,国内主要呈现出散、小、多的企业格局。

中国的科学仪器企业目前是生存容易,壮大难

1、为什么生存易?

因为科学仪器是个“苦行业”。科学仪器专业性强,技术门槛高,应用场景广,对经营者综合素质要求高。往往辛苦耕耘却是个规模很小的细分市场,行业外的新进入者意愿偏低。高门槛、少竞争的行业特点造就了产品的高毛利(普遍在50%以上)。同时,科学仪器公司普遍采用经销代理的销售模式,回款压力比较小,拥有良好的现金流。

在毛利高、现金流好的特点下,科学仪器公司只要拥有一到两款现金牛产品,生存是相对容易的。一般小品类年销售额超过500万,中品类超过2000万,大品类超过5000万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了。

科学仪器公司为什么很难壮大?

2、为什么壮大难?

(1)裂变创业,内卷加剧

在科学仪器行业,企业生存相对容易,员工离职创业是比较常见的。单一企业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内裂变成多家公司。

说个行业内的真事,一家在北京的公司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裂变为8家公司,呈现出祖孙公司同堂的奇特景象,更让人咋舌的是,这8家公司两年后都实现了盈利,但没有一家公司销售规模能超过5000万。8家中最大的公司与国外同类公司相比,销售规模不及其在中国的十分之一。

这种裂变直接带来了三种后果:小公司裂变成小小公司们,小小公司们的单个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与国外公司相比,差距甚大,丧失了挑战成为全球第一的勇气和机会;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谁都不想当这个前人;行业逐步开始进入“卷”时代,后进入者为了生存,往往采用低价模式开拓市场,使得行业整体的毛利逐步下行,没有利润支撑的行业,如何保持持续投入,后续推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怎么抗衡国外公司呢?

(2)自研效率低,投入大,市场不确定性大

科学仪器品类众多,单个品类的市场容量多集中在几千万到数亿规模。即使企业做到了行业第一,很多单一产品的年销售额也不过几千万,企业想靠单一产品支撑规模化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企业要扩大营收规模,就必须进行扩品类,拓展可触及的市场空间。

企业扩品类通常会遇到三大挑战:

1)仪器的专业性强,技术门类多,涉及领域广。大部分情况下,公司研发新产品,需要组建新的研发团队,就会面临团队招人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企业能不能坚持坐热冷板凳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国内科学仪器公司砍研发管线的案例并不少见。

2)在科学仪器行业,品牌即品类,客户往往对品牌形成了品类认知的思维定式。单一品牌要扩充产品类别,改变客户的认知难度很大,周期很长,而打造新品牌的难度和投入更大。

3)产品研发成功后,大部分企业还会遇到新产品推广的难题。现有销售团队往往不愿意推广新产品,一是新产品刚上市时,质量不稳定,客户不熟悉,品牌认知度低,案例业绩少,推广难度大,二是精力资源所限。如公司选择新建销售团队推广新产品,则原有优势无法利用,渠道资源无法复用,前期投入更大,陷入两难境地。

科学仪器公司为什么很难壮大?

(3)并购门槛高,整合难,失败率极高

纵观全球科学仪器龙头发展史,无论是实业并购之王丹纳赫还是赛默飞,都通过数百次并购完成了业务布局与市值飞升。国内科学仪器公司是否可以照搬路径呢?

理论上可行,实操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失败率极高。
国内企业并购整合难,主要在于:

1)买方不懂

仪器公司真正懂并购的人很少,懂产业、又懂资本、还懂整合的人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仪器公司的创始人,多为技术或者销售出身,多年聚焦于某一细分市场和某一特定技术。他们深耕某一专业领域,通常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具体业务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不多,对于公司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往往停留在模糊的概念。这很可能导致并购的盲目性,带来整合风险。

同时,并购过程无论是筛选标的、尽职调查,还是估值与条款拟定等都非常专业,FA(财务顾问)可以帮助买方完成流程型的常规工作,但如果对行业了解不深、对企业管理现状缺乏了解,交易设计不合理,往往会为未来的整合和运营埋下隐患

2)卖方不愿

大部分科学仪器公司生存压力小,出于“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传统观念,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创始人出售意愿不强。

即便某些企业愿意出售,也会面临了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合适的买家,更不清楚:如何进行合理估值,如何设计合理的交易条款,协议中哪些条件是合理的,哪些条件是可谈判的?双方如何进行业绩约定?如何持续激励员工?等等。在实操过程中,我经常遇到因为卖方对于并购交易的不了解,或提出的交易条件过于苛刻,导致谈判一再拖延,错失达成交易的机会。

当然,很多科学仪器企业并不会面临“到底卖不卖”和“怎么卖”的苦恼,因为国内相当一部分公司在技术、产品、品牌和经营等方面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独特性,不具备并购整合价值。

3)整合难

现阶段,大部分仪器公司还掌握在第一代创业者手里。第一代创业者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感情。由于创始人的控制导致大部分公司还没来得及建立起职业化的管理团队。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对买方的并购后整合造成了较大的挑战。

后续我们还会出一系列的文章讨论科学仪器行业的并购之路以及挑战。

3、怎么样成为大公司?

中国科学仪器公司壮大难,有行业自身的因素,但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企业缺乏清晰的、可执行的战略思考,存在战略迷失与战略混乱,具体表现在经营的短视化,随意化,机动化,导致企业无法围绕战略目标高效地组织人才与资源,无法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扩张能力,从而实现品类的持续扩展。

个人认为:未来只有那些有着远大梦想,且具备清晰的战略目标,并以此建立了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扩张能力的公司,才有机会成为行业的王者。

科学仪器公司为什么很难壮大?

这首先需要富有远见、胸怀梦想、大格局的企业家,其次需要一群高素质的、复合型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既要有丰富的实操管理经验,又要懂产业与资本,知道如何利用资本推动产业发展。我相信有了这样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群体,才能真正地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中国赛默飞”和“中国丹纳赫”的梦想。

最后,我想问企业家们,身处在生存易,壮大难的科学仪器行业,您的公司是成为一家“小而美”且怡然自得的小公司,或是一家具备被并购价值的专业型公司,还是要成为一家规模化的平台型大公司?不关乎行业,只关乎你的梦想,目标不同,路径截然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