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基于波长调谐产生数字色散条纹的拼接镜系统活塞误差传感

撰稿人—王鹏飞

研究方向—波前传感

Image

TITLE

 

Piston sensing for a segmented mirror system via a digital dispersed fringe generated by wavelength tuning #

 

NO.1

 

导读

 

色散条纹传感器(DF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合成孔径望远镜的共相检测。该方法1996年被Koechlin L等人提出,用于弥补精共相方法的探测范围问题。在随后二十几年中,基于DFS的各种算法被提出:2004,Fang Shi等人提出色散条纹色散方向强度最小二乘拟合法;2011,北京理工大学Weirui Zhao等人提出基于色散条纹的二维色散条纹分析法;2016,Van Dam等人提出用于GMT的色散条纹频域次锋提取法;2017,成都光电所李杨博士提出基于色散条纹累加的左峰减右峰的方法(DFA-LSR)等,这些方法都为色散条纹传感器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使得此项技术趋于完善、成熟。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的张永峰提出基于DFS的多项技术,包括:色散条纹斜率检测法、优化函数法、数字色散法等。本文重点对数字色散法进行介绍。该方法极大减弱了传统DFS对硬件的苛刻要求,且可同时测量所有相对活塞误差;此外,其对噪声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此项工作发表在Optics Letters上。

NO.2

 

研究背景

 

在构建下一代大口径望远镜领域中,合成孔径在获得高分辨率和优异聚光能力上具有很强应用前景。但合成孔径技术在未对准的子孔径共相阶段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通常,先通过粗略的传感步骤,将大尺度活塞误差矫正至精细传感算法的捕获范围内,该范围大约为亚微米级,再采用精共相算法进行矫正。最终使望远镜大致以预期的分辨率运行。

DFS就是粗共相传感方法中的代表,但在传统的DFS中,特制的色散元件需要合适的色散能力,且不能造成条纹拥挤,导致色散元件设计难度提升,制造水平也可能不满足对分散元件阵列的需求。此外,传统的DFS中需要进行光谱校准以消除未知点状星的光谱特征,使得通过DFS进行活塞误差传感的过程更加复杂。总之,上述缺点限制了DFS的应用。
NO.3

 

方法原理

 

与主动活塞误差扫描方法对比,本文描述了一种名为数字色散图案(DDF)的可替换的粗共相算法。该算法被总结为5个步骤:

1. 采用可调谐中心波长及相应带宽的滤波片来获得各波长的准单色远场分布。

2. 对获得的单色条纹图案沿着色散方向叠加得到一个一维强度分布,以此分布来作为该波长下的一维强度分布。

3. 由于光谱的不均匀性,给每个单色光的一维强度分布乘上相应的权重。

4. 按照传统色散条纹波长在色散方向线性变化的特点,将各波长的数据按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字色散条纹。

5. 将待测图像和模板库(提前构建)进行互相关运算来得到活塞误差值。

NO.4

 

图文结果

 

Image

 

图1.传统DFS与DDF的装置对比图

Image

图2.生成DDF的示意图

Image

图3.不同活塞误差下的DDFS

NO.5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波长调谐产生DDF的共相方法,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合成孔径望远镜。在展示结果中,该方法表现出对于强噪声有力的鲁棒性,且相对于传统DFS具有很大优势,例如不需要难以加工定制的色散元件阵列,不需要考虑不同方向条纹的拥挤等。这些优点使其在众多共相算法中脱颖而出。

文章链接

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l/abstract.cfm?uri=ol-45-5-1051

本文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