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文 /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

先前研究已经证明,光子可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光束通常成为OAM光束。OAM光束具有螺旋形波面,其与平面波的干涉场呈现为“漩涡”状,如图1所示,因此也被成为涡旋光束。光束OAM的本征值称为拓扑荷或角量子数,其可为任意整数,且不同的OAM态相互正交,因此光束的OAM提供了一无穷维希尔伯特空间,在高维光场调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1 OAM光束[图源:Laser & Photon. Rev. 2, 299 (2008)]

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就预研了光束可携带OAM,然而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并证明了光束携带的OAM与光场复振幅的内在联系,使得“宏观控微观”的光束OAM调控成为可能,开启了激光光场调控技术的新纪元。此后,有关OAM光束的研究不温不火,多停留于理论与技术基础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OAM光束的应用不明晰。

后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基于OAM光束的先进应用不断被发掘,并有望进一步提升已有系统的性能,扩展激光的应用场景,掀起了国内外有关OAM光束及OAM调控技术研究的热潮。

应用场景

OAM光束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激光通信

OAM模式间的正交性使得其可作为载波将模分复用技术引入光通信系统中,显著提升了系统信道容量,当前已有报道实现了百拍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此外,光子OAM态亦可作为高维数字信号的编码特征,实现高维数字信号编译码,显著提升了光子效率。图2为OAM模式复用大容量光通信原理示意图。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2 OAM模式复用大容量光通信原理[图源:Nat. Photon. 6, 488(2012)]

目标探测

OAM光束具有螺旋形波面,使得其具有旋转多普勒效应,可应用于对旋转目标的探测。此外,由于旋转多普勒频移与探测用激光的固有频率无关,因此对于OAM光束的线宽没有特殊要求,可降低光源系统的复杂度。

光镊

OAM光束携带的OAM可传递给待操纵微粒,使微粒在没有其他任何悬挂设施的情况下围绕着光轴旋转而形成光学扳手。OAM光束的环形结构使得微粒可以被束缚于光轴附近的零强度区域内,实现微粒的捕获。图3为OAM光镊。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3 OAM光镊[图源:Nat. Photon. 5, 343(2011)]

量子技术

OAM的高维特性使得高维量子纠缠成为可能,国内外学者已经基于光子OAM实现了高维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制备方法

如何高效生成OAM光束,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光束OAM调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发了一系列OAM光束的制备方法,按照其调控方式可分为腔内调控法腔外调控法两大类。

腔内调控法

腔内调控法即在激光谐振腔内部对振荡模式直接调控,使得腔内高阶模起振,进而直接输出OAM光束,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数字激光器,即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作为谐振腔镜,基于液晶分子的电控双折射效应,实现腔内模式选择,进而使得高阶OAM模式振荡,以直接输出OAM光束。

通过腔内置入光子自旋轨道耦合器件,也可实现类似的效果,例如,通过腔内插入q波片可直接输出自旋角动量(SAM)-OAM经典不可分柱矢量光束;通过插入J波片(一种新型超表面)可获得携带OAM的复杂矢量涡旋光束的输出(图4)。此外,采用半导体微腔耦合以及全光纤(错位熔融焊接、光纤光栅等)方式,均可使激光器直接输出OAM光束。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4 基于J波片的矢量涡旋光束激光器[图源:Nat. Photon. 14, 498(2020)]

腔外调控法

腔外法即在激光谐振腔外,将其他模场分布光束转化为OAM光束。早期的模场转化器件是由两个柱面镜构成的模式转化器,其可将厄米高斯光束转化为携带有OAM的拉盖尔高斯光束。后来,随着芯片技术、微加工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发展了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数字微镜阵列(DMD)等OAM光束生成技术,面向小型化应用场景,又研发了基于超表面、液晶聚合物等新材料的高分辨、小型化OAM光束生成器件。图5所示为基于超表面的OAM光束生成器件。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5 基于超表面的OAM光束生成器件[图源:Opt. Mater. Express 9, 2699 (2019)]

随着应用场景的多样化,OAM光束的生成技术从单一自由度(OAM)调控走向了多自由度协同调控。例如,通过对路径及OAM双自由度调控获得了OAM光束阵列,通过SAM和OAM双自由度调控获得了复杂矢量光束等。过去十年,本团队提出了一系列矢量涡旋光束生成技术,包括泰曼格林干涉法、类Sagnac法、双调制器级联法等,亦报道了轴向偏振谐振矢量光束、OAM光束阵列、完美涡旋光束阵列、OAM光梳(图6)等复杂OAM光场。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图6 OAM光梳[图源:Adv. Photon. Nexus 1, 016003 (2022)]

本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资助下,长期从事激光光场调控及应用、新型全固态激光器技术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多系统中得到应用。并于2019年出版了专著《涡旋光束》,对携带OAM的涡旋光束的基本理论、生成技术、基本校正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欢迎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光场多维度协同调控技术及应用。入选人社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工程化应用。发表SCI收录高水平论文近50篇;获18项授权发明专利;出版专著《涡旋光束》,并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获国家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曾获中国电子学会优博、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荣誉。现为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激光与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青年委员、《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Frontiers in Physics》客座编辑,此外还担任美国光学学会、Nature等旗下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