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知本:孜孜不倦,一生“追光”
龚知本,大气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激光大气传输及相位校正、高分辨大气吸收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大气光学参数探测及其设备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他负责建成的我国最大的公里级控温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研制完成了我国最大的平流层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第一台可移动双波长米散射激光雷达等一大批大气光学参数测量设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
年近九秩的龚知本,心中装着一部安光所的创业史。1970年12月,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第二年,长光所、上光所与大气所三所有关从事大气光学研究部门合并到安光所,筹建成立大气光学研究室。龚知本在这一年来到大气光学研究室,从此便扎根“科学岛”,一晃已经50多年。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我国的激光、红外和光学工程任务,开展有大气相关影响的预研性研究,特别是激光大气传输研究。”龚知本说。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除了受到风场、温度、压力、湿度、能见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影响外,更主要受到所谓特殊大气光学参数影响,包括大气光学湍流、大气气溶胶等。其中,大气湍流引起的大气折射指数的随机起伏,严重影响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特征,统称为“大气湍流效应”。
在他的带领下,安光所与成光所合作建立了自适应光学对大气湍流效应校正实验系统,并进行了系统性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龚知本说:“在没有相位校正的情况下,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跟踪系统的跟踪误差可达几十微弧度;当实现相位校正后,其跟踪精度要小于1微弧度。”
“大气光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我国激光、红外和光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工程特别激光工程,在研制和应用中必需要了解大气对工程的影响,同时还面对如何克服或减小大气影响的问题。”对大气光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龚知本始终信心坚定。他建立起激光雷达团队,攻关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技术,自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口径最大、功能较全的L625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实现平流层气溶胶、水汽、臭氧、温度等综合性大气探测。
岁月压弯了龚知本的身躯,却没有消磨他献身科研的斗志。他还是每天到办公室,关心关注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展,并对他们寄予厚望:“经过50多年发展,大气光学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我国先进激光光电工程应用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大气光学的未来,在青年一代身上。”
(来源: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