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封底论文 | 时空光场调控以及时空光涡旋波包的研究进展

编者按

2022年第1期《光子学报》推出创刊50周年系列专题之“光场调控及应用”专辑。该专辑由山东师范大学蔡阳健教授和南开大学陈树琪教授担任组稿专家,邀请国内光场调控领域知名研究团队撰写了高水平综述和研究论文13篇,同时还遴选了13篇自由来稿。点击访问专题:“光场调控及应用”。

本期封底论文为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课题组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时空光场调控以及时空光涡旋波包的研究进展》。

Image

曹前,詹其文. 时空光场调控以及时空光涡旋波包的研究进展(特邀)[J].光子学报,2022,51(1):0151102

Image

在时空光场的传播过程中,光场在时空域内的演化会同时收到衍射效应和色散效应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会显著影响时空光场的特性。题图展示了时空光涡旋(STOV)在从左向右传播过程中的某个瞬间。不同于传统的涡旋光束,时空光涡旋在时空域内有一涡旋相位分布,这使得时空光涡旋可以携带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

Image

本期封底论文为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课题组受邀在《光子学报》“光场调控及应用”专题撰写的综述文章《时空光场调控以及时空光涡旋波包的研究进展》。文章详细介绍了时空光场的研究背景、理论模型、产生方法和时空光涡旋(STOV)的研究进展。文章列举了时空光场调控与传统光场调控技术的联系、时空光场在不同传播条件下的时空域演化、生成时空光场的实验装置、产生时空光场的几种模式以及时空光涡旋(STOV)的最新研究进展。

Image

 

传统的光场调控技术集中于利用光束整形或是脉冲整形技术对入射光束或入射脉冲进行调控,调控得到的光场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的分布相互独立。即光场在时空域内的分布可以写成时域脉冲与空域光束乘积的形式。随着超快激光技术以及光场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组开始关注调控生成并利用时空光场。不同于传统光场,时空光场在时空域内的分布相互耦合,这使得时空光场可以具备传统光场所不具备的新型光子学特性,例如携带纯的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以可控的群速度传播,或是在界面发生负折射等等。具有特定分布的时空光场可用于激发特定的物理过程,例如利用具有倾斜波前的时空光场可产生高效率太赫兹场,利用光场的时空聚焦特性可实现高精度的三维打印过程。近年来,具有更为复杂结构的时空光场被提出并得以实现,大大扩展了时空光场领域的研究范畴。在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课题组生成并测量了新型时空光涡旋(SpatioTemporal Optical Vortices, STOV)光场。这一新型时空光场可以携带纯的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为光场调控领域增添了新的操控维度。这一研究成果也迅速得到了国内外课题组的关注,陆续有课题组在《Nature Photonics》、《Science Bulletin》、《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背景下,本综述文章将阐述时空光场的理论模型、生成时空光场的实验方法和利用实验装置生成时空光场的几种模式,并详细介绍时空光涡旋(STOV)的最近研究进展,以为更多《光子学报》的读者介绍新型时空光场和新型时空光场调控技术。

理论模型

 

时空光场在时空域内的演化会同时收到衍射和色散效应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会显著影响时空光场的演化甚至改变其光子学特性。在这一章节中,文章举例展示了时空光涡旋(STOV)光场——一种典型的时空光场在不同色散条件下的传播演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空光涡旋光场在负色散(β2<0)条件下传播,其时空域涡旋相位会发生相位反转。这意味着在传播过程中,光场所携带的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发生了拓扑荷反转的现象。

 

实验装置与工作模式

 

 

Image

图1 时空光场生成装置

时空光场生成器的结构与传统脉冲整形装置几乎完全相同。如图 1所示,生成器中依次排列的衍射光栅、柱透镜、二维空间光调制器SLM)、柱透镜、衍射光栅可以实现对入射光场的空间-频率域(x-Ω)光场实施相位调控。在生成器后,光场的不同频率域分量将在第二次经过衍射光栅时合成,重构为准直的出射光场。出射的时空光场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将收到衍射效应的影响,根据传播距离可以将生成器的工作模式分为:远场模式、近场模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模式;图 2展示了利用时空光场生成器产生的时空光涡旋光场、时空光涡旋阵列以及贝塞尔时空光涡旋光场。这几种时空光场分别利用了生成器的远场模式、近场模式以及过渡模式得以实现。

Image

图2 时空光涡旋、时空光涡旋阵列以及贝塞尔时空光涡旋光场

时空光涡旋的研究进展

 

Image

 

图3 加载其他光学奇点的新型时空光涡旋光场

 

带有涡旋相位的光场可携带光子轨道角动量,传统光场调控技术利用了涡旋相位板、空间光调制器等器件生成了涡旋光束,这一光场的光子轨道角动量平行于光子平均动量的方向。在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课题组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在入射光场的空间-频率域内施加涡旋相位,产生了时空域内的时空光涡旋光场。这一光场携带纯的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角动量的方向垂直于光子的平均动量方向。这一发现为光场调控领域扩展了新的维度,并得到国内外课题组的关注。美国的标准计量局(NIST)和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分别利用时空光涡旋的二次谐波实验证明了光子横向轨道角动量在非线性物理过程中守恒的特性。此外,当时空光涡旋与其他光学奇点例如空间域内的相位奇点、空间域内的偏振态奇点相结合,可以产生具有任意轨道角动量指向以及可以同时携带多种光学奇点的新型时空光场(见图 3)。这些新型时空光场在传播、聚焦条件下可以具备多物理量的复杂时空分布,大大丰富未来关于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耦合研究的工具库。

作者介绍

 

Image

 

詹其文,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纳米光子学重点建设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光场调控,纳米光子学,纳米表征,生物光子学。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同年获美国代顿大学电子光学系教职,历任助理教授(2002年),终身制副教授(2008年),终身制教授(2012年),创立代顿大学纳米电子光学实验室及代顿大学Fraunhofer中心并担任主任。现任Optica副主编,PhotoniX副主编,Scientific Reports编委,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编委,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由于在光场调控及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获选国际光电学会(SPIE)Fellow和美国光学学会(OSA)Fellow;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文章引用>10,000次(最高单篇引用>2300次);出版专著1部、专著章节10章,获授权国际专利6项、中国专利4项。

 

Image

曹前,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流动站沪江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超快光学,时空光场调控,非线性光学。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2014年获美国代顿大学光电子专业硕士学位;2020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COSMOS研究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超快光学、时空光场调控、非线性光学等,曾在Science Bulletin,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Expres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

本文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