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空中的涟漪、有质量的物质加速,改变了时空的扭曲,引力波随之产生。2017年,美国的3位物理学家因构思和设计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对直接探测引力波作出杰出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地面引力波探测是一项革命性的科学成就,它们的发现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并且带来了对宇宙深层结构的全新洞见。通过探测引力波,科学家们得以窥探宇宙中最为剧烈、最为神秘的事件,如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如图1所示。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然而,地面引力波探测受到地球直径与脉动等影响,只能探测到10赫兹到10千赫之间的引力波,无法满足人们对更深远宇宙世界的探索。为了捕捉到宇宙最深处的声音,探测并研究宇宙中产生的引力波,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开辟全新的篇章,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如图2所示。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空间引力波太极计划将在日地轨道搭建起臂长为300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卫星编队,通过激光干涉光程的改变反演引力波的信息。空间太极计划的实施涉及高精度的卫星构造、精密的测量技术、复杂的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其中,望远镜、干涉仪与惯性传感器是精密的测量技术中最为核心的载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引力波团队所研究的就是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核心载荷。

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即使两个卫星相距300万公里,引力波到来时引起的距离变化也仅有皮米量级。这相当于,在8倍地月距离上,测出百分之一氢原子直径的变化量。为了探测到如此微小的距离变化,惯性传感器内悬浮的检验质量的残余扰动加速度必须控制在千万亿分之一(10-15)量级,这个数值比地面1g重力加速度小16个数量级,相当于一个西瓜重量大小的力作用在喜马拉雅山上产生的加速度扰动。

为了满足核心载荷上天后稳定的工作要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科研人员需要做大量、长时间的地面测试工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地下-10米超稳超净实验室则提供了做“瓷器活儿”的“金刚钻”,地面噪声振动在测量频段仅有10-7ms-2量级,在全国的超稳实验室中屈指可数。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中,“望远镜+干涉仪光学平台”组成星间科学干涉仪,超稳激光望远镜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将干涉仪光学平台用的小直径光束扩束成接近衍射极限的准直光束;二是使干涉测量用激光光束在两个航天器间有效传输,发射光束的同时接收来自远端航天器的入射光束。超稳激光望远镜是空间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光程稳定性与杂散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干涉仪光学平台是在一个微晶玻璃基板上通过氢氧催化光粘技术构造科学干涉仪、参考干涉仪以及测试质量干涉仪的光路。干涉仪光学平台要求TTL耦合噪声、光程稳定性在皮米量级。在这个约300平方米的地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建设光机装调系统、杂散光测试系统、千级洁净的真空热实验系统来满足望远镜、干涉仪的地面测试需求,如图3至图6所示。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从地到天,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超稳超净实验室建设

惯性传感器通过电容传感实现激光的反射、无拖曳控制的输入、检验质量位置变化的检测。由于地面重力的影响,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检验质量“悬浮”,达到与上天后同样的工作状态,才能更好地评估与测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科研人员采用扭摆这一装置,利用几十微米粗的钨丝将等效检验质量悬挂起来,让其达到“悬浮”状态。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具备10-6Pa真空系统,用于单质量、四质量、双级扭摆的搭建,目前测量达到的等效加速度优于10-12ms-2/Hz1/2,为国内领先水平。未来,将在真空罐内搭建起与上天后工作状态完全相同的“60°/180°双级扭摆”,实现核心载荷天地一致性的测试与评估,预计将取得多个“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实现遥遥领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说过:“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这群科研人员做的正是从地到空的工作,踏实走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研究团队在5年多的时间里深入研究,从“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到现在取得的丰硕成果,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在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科研第一线,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在中国的大地上谱写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致谢: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精度惯性传感器测试与评估技术”(项目编号:2020YFC2200600)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重大创新专项——空间引力波探测专项的支持。

本文刊登于IEEE Spectrum中文版《科技纵览》2024年4月刊。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