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Advanced Photonics | 光芯片上量子纠缠

Advanced Photonics 2021年第6期论文:

Advanced Photonics | 光芯片上量子纠缠

Xiaojiong Chen, Zhaorong Fu, Qihuang Gong, Jianwei Wang. Quantum entanglement on photonic chips: a review[J]. Advanced Photonics, 2021, 3(6): 064002
1

 

背景介绍

 

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最奇妙的属性之一。自1935年Einstein–Podolsky–Rosen态被提出后,对于量子纠缠的讨论就成为了量子力学研究的核心议题。1964年,贝尔提出了著名的Bell不等式用以检验局域隐变量理论,量子纠缠成为了研究量子物理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

如今,量子纠缠已发展为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通信与网络、量子计量与成像等量子信息前沿应用的核心资源之一。集成光量子芯片,借助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可实现芯片上光量子纠缠态的制备和量子调控,有望实现高性能、大规模集成的光片上量子信息系统,进而实现片上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功能。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受邀以“Quantum entanglement on photonic chips”为题撰写综述文章,介绍近几年来在集成光量子芯片上制备、操控和测量量子纠缠的前沿进展,文章发表在 Advanced Photonics 第3卷第6期。
2

 

片上量子纠缠发展回顾

 

高性能的集成量子光源是制备片上复杂量子纠缠态的前提。通过优化设计片上非线性光学结构和器件,能实现同时具备高频谱纯度、高全同性、高触发效率和高阵列化集成的高性能片上光子对源,在实验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光子具有多种易于调控的自由度,如偏振、位置、频率、时间和空间模式等,目前的光量子芯片平台上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将量子信息精确加载到不同自由度上的实验技术,并能将量子信息编码到多个自由度上,为片上量子纠缠调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研究人员从多自由度、多光子、多维度等三个角度讨论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集成光量子芯片实现复杂量子纠缠制备和调控的进展。例如,实现了片上量子态在不同自由度之间的相干转换、多自由度纠缠态、高维度纠缠态、以及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纠缠态和图纠缠态等多光子纠缠态等。

Image

图1 硅基芯片上多光子纠缠态和高维度纠缠态的制备、调控与测量。(A)片上四光子GHZ态制备、调控与测量;(B)片上八量子比特图态制备、调控与测量;(C)片上十六维Bell态制备、调控与测量;(C)基于纠缠的多路径广义波粒二象性

近五年,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例如,发展了大规模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首次在芯片上实现了任意可控的高维度纠缠源(Science 360, 285 (2018))、四光子全纠缠源(Nature Physics 16, 148 (2020)、拓扑保护EPR纠缠源(Nature Photonics, online publication (2022) doi.org/10.1038/s41566-021-00944-2),发展了面向量子优势的高斯玻色取样专用型光量子计算芯片(Nature Physics 15, 925 (2019)),面向含噪量子模拟应用的光量子计算芯片(Nature Physics 13, 551 (2017), Science Advances 4, 9646 (2018)),面向通用量子计算的八比特簇态光量子计算芯片(Nature Physics 17, 1137 (2021)),在大规模光量子芯片上首次观测到了广义的多路径波粒二象性(Nature Communications 2, 2712 (2021)),并受邀撰写了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综述(Nature Photonics 14, 273 (2020),Nature Review Physics (2021)等。

3

 

结语

 

近年来,集成光量子芯片在复杂量子纠缠制备和调控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发展芯片上复杂量子纠缠态的制备、调控与测量技术,不仅可以深入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例如多路径广义波粒二象性等,也快速推进了其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科学编辑 | 王剑威

编辑 | 张毓青
团队介绍

 

Advanced Photonics | 光芯片上量子纠缠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剑威研究团队,依托于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物理、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包括关键集成量子器件与硬件、大规模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光子-离子/原子混合集成芯片、复杂量子纠缠体系制备与调控和量子算法物理实现等,并开展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等前沿应用的研究。在包括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Nature Review Phys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Optica等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等重点项目。
 /

 

 作者说明与致谢

 

该综述文章于2021年12月7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 Advanced Photonics  (DOI: https://doi.org/10.1117/1.AP.3.6.064002),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陈晓炯、傅兆瑢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剑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资助,以及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前沿科学研究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支持。

 

本文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