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亿!中国卫星互联网领域诞生新巨头,竞逐国际空天地“战场”
近日,中国卫星通信领域诞生一家重量级企业。据企查查显示,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于 4 月 20 日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40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学林,业务范围含卫星导航服务、卫星通信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等。
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信息
细看该公司的股东名单,每一位都是“重量级选手”——其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5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0%。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人力”来看,该公司都可谓“出道即巅峰”。
在全球地星网络融合发展成为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将为业内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重塑中国在全球卫星通信市场的格局?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覆盖地面和星空的“强强联合”
此次新成立的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股东看点十足:
中国星网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21 年 4 月 29 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为什么当初要举国家之力成立中国星网?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各类星座的乱局,满足我国构建全球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重任,进而走向国际竞争的舞台。
随着低轨卫星行业在全球的发展如火如荼,我国多年前就开始积极实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其中,央企计划包括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324 颗卫星),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156 颗卫星)和“行云”工程(80 颗卫星);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运营的星座,主要有银河航天的银河 Galaxy 星座,计划发射卫星约 1000 颗,遥感卫星星座灵鹊和“星时代” AI 星座计划也将分别发射 378 颗和 192 颗。
从当时国内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局面来看,虽然相关的从业企业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规划的卫星星座中的卫星数量也远低于国外 SpaceX 的规模。在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由国资委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可以起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作用,标志着“国家队”正式出征,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路线日渐清晰。
目前,中国星网已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例如,星网技术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星网星座已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根据计划,中国星网将打造一个由 1.3 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计划 5 年内发射其中约 10% 的卫星,将为 2035 年前部署 6G 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帮助。
中国移动
另一位股东中国移动相信不用进行太多基础介绍,作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盈利能力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冠以“宇宙第一运营商”的名号都没问题,下面主要来聊聊其在推进卫星通信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手机直连高轨卫星领域,中国移动于 2022 年 8 月和 2023 年 6 月分别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 5G NTN 技术外场验证以及我国首款 5G NTN 手机终端直连卫星实验室验证,支持双向语音对讲和文字消息,全面验证采用 NTN技 术、手机直连高轨卫星通信能力。
在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领域,中国移动于 2023 年 9 月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 NR NTN 低轨卫星宽带业务实验室验证,全面验证手机直连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能力。
2023 年12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成功研制基于3GPP R17 NR NTN标准的星载基站,并完成地面通信测试与空间环境适应性测试。
2024年 2 月 3 日,搭载中国移动星载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中国移动 01 星”搭载支持 5G 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是全球首颗可验证 5G 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星核’验证星”搭载业界首个采用 6G理 念设计,具备在轨业务能力的星载核心网系统,是全球首颗 6G 架构验证星。
中国兵器工业
再来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据悉,这是我国唯一一家军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以军用超短波地空通信、卫星通信为公司主营业务,在军用超短波地空通信领域处于国内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达 60% 左右:在军用卫星通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研制出我军第一款 UHE 频段卫星通信机载站、第一款 Ka/Ku 双频段卫星通信机载站等通信装备。
显然,三者的合资是当之无愧的“强强联合”。中国移动有遍布全国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中国星网聚焦于面向 5G/6G 的卫星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营,中国兵器工业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三者将助力构建无缝融合的空天一体化网络。
竞逐国际竞争的舞台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预测,2023 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 40 亿美元,到 2028 年有望突破 171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速达 33.7%。
具体来看,地球卫星的轨道主要分为低中高三种,低地球轨道(LEO):又称近地轨道,距地面约200-2000公里的圆轨道;中地球轨道(MEO):距地面约2000-20000公里的圆轨道;地球同步轨道(GEO):又称高地球轨道,距地面约 36000 公里的圆轨道。
虽然现有的中高轨道卫星解决了地球的覆盖问题,相当于移动通信的 2/3G 网络,仅提供基本语音和低容量的数据业务,但中高轨道卫星也存在无法满足全球海量用户的互联容量需求以及地面终端要求严格等问题。相比之下,低轨卫星具有距离近、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终端成本低等优势,可实现低成本的全球互联服务,因此成为大国太空战略博弈的必争之地,和下一代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重点。
对于我国来说,竞逐国际卫星通信的舞台,抢占时间先机非常重要。
一方面,太空轨道是宝贵的非再生资源。据中国信通院《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LEO (低轨)轨道共可容纳约10万颗卫星。而按照ITU的《无线电规则》来看,目前各国发射卫星实行的是“先登先占”的原则,竞争协调分配,所以我们能看到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发卫星上天,就是在抢占太空低轨资源。
另一方面,卫星无线电频率就像是通信领域的“石油”,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有限自然资源。根据国际规则,需要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根据 ITU,卫星的可用频段可划分为 L、S、C、X、Ku、Ka 等频段,目前大部分的频段资源已被移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业务占用。低轨卫星沿着不同轨道飞行,相对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唯一性,低轨卫星的轨道资源紧缺性没有那么突出,而频段资源的稀缺性较为紧张。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中国加快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刻不容缓。“参考消息”引述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 1 月 10日报导指出,中国计划在近地轨道创建由 2.6 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号称中国版“星链”。
拆解这 2.6 万颗卫星,其中 2021 年成立的中国星网将打造一个由 1.3 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上海成立的「G60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将超 1.2 万颗卫星送入轨道,生产卫星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设计产能约 300 颗/年;另有约 1000 颗卫星将由私营企业银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送入近地轨道。
中国能后来居上么?
USCSatelliteDatabase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 月 1 日,全球共有 6718 颗在轨运营卫星。按照国别统计:美国 4529 颗(约占全球 67%),中国 590 颗(约占全球 9%),英国 563 颗(约占全球的 8%),俄罗斯 174 颗(约占全球 3%)。再看申报卫星数量——美国 SpaceX 星链低轨通信卫星申请总数超 4 万颗;与之相对,我国星网集团申请了 12992 个近地轨位,代号 GW 国网。
纵观全球市场,美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无疑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从在轨卫星数量还是申报数量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都较为明显,处于“追赶者”状态。
不过无需灰心,在政策助推和国家队入场的助力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并且拥有一些“后发优势”。
总的来看,历经四代卫星、50 年的研发经验积累,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少数可独立设计、研制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无论是卫星设计、制造还是火箭发射等关键环节都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
从卫星制造环节来看,我国或将具备年产 1000 颗以上卫星制造能力。许多企业在卫星制造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性成果,比如时空道宇卫星超级工厂通过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实现卫星量产 AIT 的颠覆性创新,可实现日产一颗卫星,卫星生产成本下降 45% 左右,为星座快速组网建设助力。
从卫星发射环节来看,《中国航天》文章中指出,“长征”系列火箭最高实现一箭 22 星,执行低轨任务整体发射服务价格水平与“猎鹰” 9 火箭相当(低于 5 万元/公斤),低于其他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而在高轨任务中,“长征”系列火箭执行高轨任务发射服务价格整体低于国外运载火箭——分析结果刷新了市场对于中国火箭发射成本高于 SpaceX 的认知。
同时,中国卫星在性能方面已不输 Starlink;在造价方面,当前略高于 Starlink,但参考航天科工集团和银河航天卫星成本的下降趋势,企业有希望在短期内把卫星单价降至百万元级别,从而接近 Starlink 的造价水平。
写在最后
数字经济时代,空天地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与卫星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共识,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为星地产业进一步商用迈出了坚实一步。
Omdia资深首席分析师杨光表示,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为星网的应用作准备,该公司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星网星座的业务运营方,中国星网本身将更加侧重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而中国移动的参与则可以把星网系统与自身的地面网络进行有机整合,提供天地一体化的通信服务。
参考资料:
《空地融合迈出一大步,中国移动与中国星网等成立合资公司 》,通信世界
《打造中国版“星链”?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正式成立》,芯智讯
《“中国星网”成立!》,空天界
《杠上美国 中国版「星链」将发2.6万颗卫星 料覆盖整个地球》,世界新闻网
《探路卫星通信 中国移动发射全球首颗5G天地一体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与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证券时报网
《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全球低轨卫星通信产业研究》,中信建投证券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